排名应该无先后
李可染(1907—1989),中国近代杰出的中国画家、国画大师、诗人。江苏徐州人。自幼习画,早年先后入上海美专、国立西湖艺术院学习。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,13岁时学画山水。1923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,两年后毕业回乡作小学教师,并任教于徐州艺术专科学校。1929年考入西湖艺术院研究班,学习油画并得到林风眠的指导与赏识。1946年任教于北平艺专。1956年为变革山水画,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。其山水画早年取法八大,笔致简率酣畅,后从齐白石习画,用笔趋于凝练。又从黄宾虹处学得积墨法,并在写生中参悟林风眠风景画前亮后暗的阴影处理方式。画风趋于谨严,笔墨趋于沉厚,至晚年用笔趋于老辣。亦善画牛,笔墨颇有拙趣。曾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,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。代表作有《漓江胜境图》《万山红遍》《井冈山》等。
齐白石(1863─1957),湖南湘潭人。原名纯芝,字渭青,号兰亭。后改名璜,字濒生,号白石、白石山翁、老萍、饿叟、借山吟馆主者、寄萍堂上老人、三百石印富翁等。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,世界文化名人。早年曾为木工,后以卖画为生,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。擅画花鸟、虫鱼、山水、人物,笔墨雄浑滋润,色彩浓艳明快,造型简练生动,意境淳厚朴实。所作鱼虾虫蟹,天趣横生。齐白石书工篆隶,取法于秦汉碑版,行书饶古拙之趣,篆刻自成一家,善写诗文。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。代表作有《蛙声十里出山泉》、《墨虾》等。著有《白石诗草》、《白石老人自述》等。
吴昌硕(1844.8.1 —1927.11.29)原名俊,字昌硕,别号缶庐、苦铁等,汉族,浙江安吉人。我国近、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,“诗、书、画、印”四绝的一代宗师,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、书法家、篆刻家,与任伯年、赵之谦、虚谷齐名为“清末海派四大家”。西泠印社第一任社长。
林风眠(1900--1991),中国现代画坛的艺术大师、杰出的艺术教育家、中国美术学院首任院长。生于广东梅县,自幼喜爱绘画。19岁赴法勤工俭学。他先在法国蒂戎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,后又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深造。是“中西融合”最早的倡导者和最为主要的代表人。擅长描写仕女人物、京剧人物、渔村风情和女性人体以及各类静物画和有房子的风景画。代表作品有《春晴》、《江畔》、《仕女》、《山水》、《静物》等。著有《中国绘画新论》,出版有《林风眠画集》等。历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、国立艺术学院院长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。
林散之(1898年11月20日-1989年12月6日),原名林霖,又名以霖,字散之,号三痴、左耳、江上老人等,以字行,原籍安徽和县乌江镇七棵松村,生于江苏省江浦县乌江镇江家坂村(今属南京市浦口区)。中国近代书法家、画家。林散之幼年即开始作画,1930年拜入黄宾虹门下学画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曾任江浦县副县长等职,1963年被聘为江苏省国画院专职画师,迁居南京。曾为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、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。1972年中日书法交流选拔时一举成名,赵朴初、启功等称之诗、书、画“当代三绝”。林散之也被称为“当代草圣”,代表作有草书《中日友谊诗》、草书《许瑶诗 论怀素草书》、草书《自作诗 论书一首》等。草书《中日友谊诗》被誉为“林散之第一草书”。1989年12月6日因病在南京辞世,终年91岁。
张大千(1899~1983年),四川内江人,祖籍广东省番禺,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,是一位深受爱戴的伟大艺术家,特别在艺术界更是深得敬仰和追捧。无论是绘画、书法、篆刻、诗词都无所不通,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。他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,无论是绘画、书法、篆刻、诗词都无所不通。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,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。后旅居海外,画风工写结合,重彩、水墨融为一体,尤其是泼墨与泼彩,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。他的治学方法,值得那些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。
中国书画拍卖网 书画在线拍卖网 书画拍卖交易网 书画作品拍卖网
黄宾虹(1865-1955),近现代画家、学者。原籍安徽歙县,生于浙江金华。初名懋质,后改名质,字朴存,号宾虹,别署予向、虹叟、黄山山中人。擅画山水,为山水画一代宗师。六岁时,临摹家藏的沈庭瑞(樗崖)山水册,曾从郑,陈崇光等学花鸟。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,早年受“新安画派”影响,以干笔淡墨、疏淡清逸为特色,为“白宾虹”;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、黑里透亮为特色,为“黑宾虹”。他的技法,行力於李流芳,程邃,以及髡残,弘仁等,但也兼法宋、元各家。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、繁简、疏密的统一;用笔如作篆籀,洗耳恭听练凝重,遒劲有力,在行笔谨严处,有纵横奇峭之趣。所谓“黑、密、厚、重”的画风,正是他显著的特色。他的书法“钟鼎”之功力较深。其画风苍浑华滋,意境深邃。偶作花鸟草虫亦奇崛有致。曾在北京、杭州等地美术学院任教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华东分会副主席。著有《黄山画家源流考》《虹庐画谈》《画法要旨》等。
李苦禅(1899- 1983),现代画家、美术教育家。原名英杰,改名英,字励公。山东高唐人。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。曾任杭州艺专教授,中央美术学院教授,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,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。擅画花鸟和鹰,阔笔写意,笔墨雄阔,酣畅淋漓,画风以质朴、雄浑、豪放著称。所作禽鸟浓墨神俊,骨力兼备。晚年常作巨幅通屏,笔力苍劲,气势博大。他堪称当代中国画一代宗师。
潘天寿(1897—1971),现代画家、教育家。早年名天授,字大颐,自署阿寿、雷婆头峰寿者、心阿兰若主持、寿者。浙江宁海人。擅画花鸟、山水,潘天寿(1897—1971),现代画家、教育家。早年名天授,字大颐,自署阿寿、雷婆头峰寿者、心阿兰若主持[1]、寿者。浙江宁海人。擅画花鸟、山水,兼善指画,亦能书法、诗词、篆刻。1915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,受教于经亨颐、李叔同等人。其写意花鸟初学吴昌硕,后取法石涛、八大,布局奇险,用笔劲挺洗练,境界雄奇壮阔。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、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等职。为第一、二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,中国文联委员;1958年被聘为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。著有《中国绘画史》《听天阁画谈随笔》等。
徐悲鸿(1895-1953年),现代画家、美术教育家。汉族,江苏宜兴人。曾留学法国学西画,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,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、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。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。擅长人物、走兽、花鸟,主张现实主义,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,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,作画主张光线、造型,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、骨骼的准确把握,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,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,与张书旗、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“金陵三杰”。。所作国画彩墨浑成,尤以奔马享名于世
吴冠中,先生1919年8月生于江苏省宜兴,1936年就读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,学习油画与中国画,师从林风眠与潘天寿等著名画家。1947年入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研习油画,受教于苏弗尔皮教授。他是一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绘画大师。绘画作品应邀先后在中国大陆及香港、台湾,新加坡、韩国、日本、德国、美国、英国、法国、西非、尼日利亚、马里等地巡回展出,受到黄皮肤、白皮肤、黑皮肤观众的普遍欢迎。1991年他被授予“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位”。1992年他首次打破英国大英博物馆只展古文物的惯例举行个人作品展,是大英博物馆第一次为中国在世画家所办的展览。1993年巴黎市市长授予吴冠中“巴黎市金勋章”。墨彩画《高昌遗址》和《交河故城》在苏富比秋季拍卖中分别以187万港币和255万元港币创中国画拍卖天价,油画《巴黎蒙马特》在佳士得春季拍卖中以104万港币售出,开创了中国油画画价的最高记录。2002年法兰西学院艺术院以高票选举吴冠中为该院通讯院士。这是法兰西学院艺术院自1816年建立以来第一次选举中国画家为通讯院士,被誉为“艺术诺贝尔奖”中国第一人。
欧阳中石,男,汉族,1928年生于山东泰安。早年就读于济南,中学毕业后妆读于辅仁大学,后转入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专业,专治中国逻辑学史。毕业后在师范学校任教,后任北京师范学院逻辑学副教授,兼任书法艺术专业主讲。学书先从师武岩法师,后又师从吴玉如。从唐碑入手旋即转临北魏诸墓志;后亦曾涉足于篆、隶、甲骨、金文,尤于欧阳询诸碑。常作行书,从法二王,而又取势于王。草书以王羲之、孙过庭为宗,亦得益于黄、祝点法。书风妍婉秀美,潇洒俊逸。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展览及在报刊发表,或被美术馆、博物馆收藏。尤致力于书学教育工作,在北京师范学院创建书法艺术专业(本科),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、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。
王 琦 (19181—) 别名文林、季植,重庆人。 擅长版画、美术理论 。 1937年毕业于上海美专,1938年在延安鲁艺美术系学习。早年在武汉政治部三厅、重庆文化工作委员会工作,曾在重庆育才学校美术组任教,并当选重庆中国木刻研究会、上海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常务理事,香港人间画会理事。1949年以来,历任上海行知艺术学校美术组主任,北京《美术研究》、《世界美术》副主编,《版画》、《美术》杂志主编、《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—1982美术集》主编,《当代中国的美术》主编,《美育丛书》主编,《外国版画百图》主编,中央美术学院教授,中国版画家协会秘书长、副主席、主席,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、常务理事、副主席、党组书记、顾问。出版有《王琦版画集》,论著有《艺术形式的探索》、《论外国美术》、《美术笔谈》,作品有《人民万岁》、《一日千里》、《晚归》、《古墙老藤》等。率领中国美术家代表团出访德、荷、卢、日、美、马来西亚和香港。主持国内和国际性学术研讨会多次。获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、获日本东京富士美术馆荣誉奖、获法国金质十字奖章。
范曾(1938.7.5-),字十翼,别署抱冲斋主,江苏南通人,中国当代大儒、思想家、国学大家、书画巨匠、文学家、诗人。[1]现为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,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,南开大学、南通大学惟一终身教授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“多元文化特别顾问”,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文学博士,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荣誉文学博士。提倡“回归古典、回归自然”,身体力行“以诗为魂、以书为骨”的美学原则,对中国画的发展厥功至钜,开创了“新古典主义”艺术的先河。有二十四字自评:痴于绘画,能书;偶为辞章,颇抒己怀;好读书史,通古今之变。
关于我们| 联系我们| 友情链接| 站点地图| 手机商城| 销售联盟| 商城社区| 企业文化| 帮助中心| ICP备案证书号:辽ICP备13015859号-1
© 2005-2021 名人书画圈 版权所有,并保留所有权利。 E-mail: mrshq@yf0411.com